36个大中城市粮食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0.2%,同比基本持平。
10月社融数据发布,当月新增社融13958亿,同比少增4483亿元,存量较上月末放缓0.2个百分点至7.8%,同比增速创历史新低。本月社融数据的同比的低迷主要受到政府债券的拖累,伴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逐渐接近尾声,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作用开始有所减弱,叠加去年10月,中央政府安排增发一万亿国债,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导致了今年10月具有偏高的基数,故而本月社融同比创下新低。
上文书说到,随着时代的发展,商鞅、申不害等一批改革家逐渐日落西山,春秋战国开始变成纵横家的舞台。
提到纵横家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秦和张仪,《史记》上说,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,但一个主张合纵,一个主张连横。
说到这里,大鹏就想说一句,这个鬼谷子教徒弟很有特点,他的徒弟都是成对出现的生死冤家,比如孙膑和庞涓、苏秦和张仪。
好了,不开玩笑了,大鹏其实是想说,苏秦和张仪他俩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,说他俩是师兄弟兼竞争对手,是司马迁的穿凿附会。
据《战国纵横家书》记载,张仪生于公元前378年,死于公元前309年,比苏秦(公元前337年-公元前284年)大了四十多岁。
也就是说,当张仪纵横天下的时候,苏秦还是个吃奶的小娃娃,根本不可能派人资助张仪入秦,其实历史上,张仪真正的对手是公孙衍。
大改革家商鞅死后,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,继续带领秦军攻打魏国,俘虏魏将龙贾,斩首八万。
魏国走投无路,只好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,并派人用重金贿赂公孙衍,打算求和。于是,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,秦魏暂时和好,先打义渠。
不料,这事被张仪给知道了。他告诉秦惠王,魏国有称霸的基础,现在就应该趁他病要他命,要是等他缓过劲来,就不好对付了。
秦惠王一听,如梦初醒,立即起用张仪,贬斥了见利忘义的公孙衍,公孙衍见势不妙,只得离开秦国,到魏国做了将军。
当时的魏国确实实力已经不行了。为了扩大势力,公孙衍就想出了一个合纵的办法,拉拢齐国一起出兵赵国,结果大获全胜。
为防止公孙衍的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,张仪提出了连横策略,一边攻打魏国,一边拉拢齐楚,成功地破坏了三国合纵。
在这种形势下,公孙衍开始拉拢韩、赵、燕、中山四国,于公元前323年,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“五国相王”事件。
虽然此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对付秦国,但是却遭到了齐、楚国等国的反对,楚王甚至还派兵攻打魏国,占领8个城邑。
在各大国的反对下,“五国相王”以失败而告终。合纵策略陷入低谷,魏国甚至聘请张仪为国相,来讨好秦国。
后来,秦国在借道进攻齐国,大败而归。这场失败,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,被魏国驱逐出境,公孙衍主政魏国后,派使者到楚、赵、燕等国游说,争取合纵。
秦惠王七年(前318年),公孙衍佩五国相印,发动魏、赵、韩、燕、楚五国合纵攻秦,推楚怀王为纵长,结果联军大败而归。
公孙衍没脸在魏国呆不下去了,只好灰溜溜的跑到韩国去当相国。为了防止张仪再回来主政,他向魏襄王建议请孟尝君来当国相。
眼见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就要展开,秦惠王为防患于未然,决定发兵攻打韩国。让公孙衍没想到的是,合纵长楚怀王只动嘴不动手,韩军被打得大败。
公孙衍无力回天,只好逃走,后来死在了魏国。当时的人议论说:“公孙衍、张仪,岂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话里话外根本没苏秦什么事。
参考史料《资治通鉴》《史记》《战国策》《战国纵横家书》股票配资理财
张仪苏秦秦国公孙衍魏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