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它的周围有广场、大型购物广场炒股短线资金如何配置,柳侯公园等。在其上可以俯瞰柳州市山水,让人有身居云端之飘飘感。因为其位于市中心的位置,无论从东西南北,行人都很容易看到它。
湛蓝海面上,星罗棋布的“甜甜圈”网箱内,养殖鱼群自由地穿梭游动;海工装备产业园里,机器轰鸣,钩机忙碌,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投入建设;各行业中小企业竞相追逐,齐头并进,加快奏响发展之歌……
今年,广东将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,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、长远之策。在湛江,科技创新沃土深厚、产业集群优势突显、海洋装备制造动力澎湃、中小企业实力不容小觑,方方面面均蕴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,高质量发展浪潮正在涌动。
海上“甜甜圈”。吴东俊 摄
▎科技创新沃土深厚
发展新质生产力,首要牵住科技创新“牛鼻子”。近年来,湛江深耕科技领域,因地制宜、前瞻部署,培育孵化出一批新兴科技创新平台,并坚持走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,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,在不同行业多面“开花”,以高水平科技开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。
目前,湛江拥有6所普通高等院校,研发机构超500家,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4家、数量全省第四。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家,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,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70.9%,投入强度提高0.33个百分点,增速均全省第一。
以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,湛江加强与驻湛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,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、重点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,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。
金鲳鱼丰收,渔民笑开颜。郭龙碧 摄
如在种苗培育上,湛江全力实施种子种苗提升工程,加快建设对虾、金鲳鱼等海产品种苗基地,支持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攻克种苗“卡脖子”难题,高标准推进湛江湾实验室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、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建设,打造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等公共平台等。
科技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。为此,湛江深入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技术人才振兴计划,支持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流海洋学科群,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。
南美白对虾虾苗。陈文 摄
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,该校师生坚持扎根一线,发挥学校涉海学科优势,以科技创新助力地方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。如建设海水珍珠科技小院,创制玛氏珠母贝“海选1号”国家级新品种,年繁殖优质苗种10亿粒,培养600誉为南珠植核技术人员;建设省级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,培育南美白对虾“兴海1号”国家级新品种,累积推广养殖面积2.2万公顷,实现产值约116亿元。
▎产业集群优势突显
滨海之城湛江,拥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、140多个岛屿,更有大小海湾不计其数。在这片蔚蓝大海旁生长的人们,不断发掘着藏在大海里的宝藏,聚焦海洋形成优势突显的特色产业集群。
今年4月初,《湛江市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规划》正式出炉,提出聚焦现代海洋牧场,打造国家“蓝色”粮仓,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、发展深远海养殖、发展智慧渔业、做优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、完善深远海养殖路基服务保障体系,这标志着湛江在全省率先完成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规划。
遂溪草潭海洋牧场。蓝伟强 摄
湛江海域空间资源优越,水产产业基础厚实,渔业资源丰富,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据悉,湛江海洋牧场产量和产值连续20多年居广东省首位,已建成人工鱼礁区14处,每年开展增殖放流,已建成特呈、东海岛、西连、流沙、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,网箱数量3000多个,约占全省70%,渔港40个。遂溪县江洪、硇洲岛,雷州市乌石,吴川博茂四个海域被列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。
湛江有海,但不止有海。湛江大力发展海洋渔业,培育现代海上繁育全产业链,“海威1号”“海威2号”等海洋牧场项目相继落户,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“湛江湾一号”开工建造,广东最大养殖平台“恒燚一号”落户湛江……湛江,在迈向深蓝之路上正奏响着专属的牧海耕渔之歌。
“海威2号”。张令 摄
在产业建设方面,湛江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,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临港工业集聚区。宝钢湛江钢铁、中科炼化、巴斯夫、廉江核电等产业“巨无霸”加快建设或达产达效,以“龙头”辐射带动临港重化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,带动湛江产业向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延伸。
此外,湛江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,依托科技力量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。如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厂区,去年底刚投产的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以氢气为燃料和还原剂,使炼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对比传统高炉炼铁工艺同等规模铁水产量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。
▎海洋装备建造动力澎湃
广阔的海洋里,孕育着勃勃生机,湛江逐步走向了“重器”湛江造的道路。除了像“海威二号”等养殖装备,湛江对海洋风电、油气平台等领域的装备设施设计制造也需求强烈,湛江掀起了一股“自造”的热风。
今年1月17日,占地8900亩的湛江(坡头)海工装备产业园启动,蓝水、海力等国内海工装备制造巨头纷纷进驻。依托于湛江湾实验室作为研发引擎和智囊助手,湛江(坡头)海工装备产业园以搭建产业平台为切口,以海工装备产业为着力点,形成“前厂后室”的科研转化链条,深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,成为海洋牧场加速建设的“强引擎”。
湛江(坡头)海工装备产业园婆港岭片区效果图。
6月25日,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、广东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、湛江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方联动,正式拉开湛江徐闻东—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新序幕。
湛江徐闻东一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湛江市外罗镇东面海域,建成投产后,每年可为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清洁能源超13亿度,相当于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42万吨,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73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1万吨,碳减排量相当于植树造林2000万棵,为湛江钢铁优先锁定绿电资源提供强力支撑。
在深远海养殖装备上,湛江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突破。如开展水面智能投料船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、牧场水下巡检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、牧场水域环境监测传感技术与智能装备、智能成鱼起获全程自动化系统研发等。
▎“隐形冠军”实力不容小觑
近年来,湛江聚焦做支柱产业、做优特色产业、做大新兴产业,持续完善“链主”、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体系,引导“链主”企业与中小企业大手牵小手,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,有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据悉,廉江小家电、吴川羽绒分别入选全国、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湛江水产、小家电、羽绒等传统产业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延伸,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、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脱颖而出,“星月同辉”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。
机械化生产车间内,机械臂正忙碌地生产电饭锅内胆。许筱倩 摄
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,已成为湛江培育引领优质项目与企业重点聚焦的方向。未来,湛江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,培育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,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,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眺望前行之路,湛江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,加快重点项目建设,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,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。湛江的寻“新”之路,潜力无限。
【撰文】刘稳 杨靖婵炒股短线资金如何配置